关键词文章
福耀美国工厂遭到美国多个执法部门联合调查和搜查的报道,引发了中国网络的巨大反响,舆论完全是一边倒地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又一次打压,福耀玻璃不过是第二个华为,目的就是打压中国企业,抢劫中国资产。虽然美国打压中国企业和掠夺中国资产行为都是客观事实,但是福耀事件和华为事件性质完全不同,中国人把福耀事件和华为事件混同在一起,不仅不会捍卫中国利益,反而会给中国人脸上抹黑,更加矮化和妖魔化中国人。
首先,需要澄清几个事实,一是美国这次同时搜查了28家公司,不只是福耀一家公司,几乎99%的媒体故意掩盖或歪曲这一点,造谣说是搜查了福耀公司的28家企业,这完全是在蛊惑民众,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二是福耀公司美国工厂既不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也不是中国的民(私)营企业,而是100%的美国私营企业。美国政府不仅不会打压福耀企业,而且美国政府在保护福耀企业方面下的血本,几乎在美国历史上还找不到第二家;而对华为,美国政府则是要置之死地而后快,把二者混同在一起,既是对华为的侮辱,也是对中美两国工人阶级的伤害。
其次,美国政府不仅不会打压福耀公司美国工厂,而且美国政府对福耀公司的保护甚至超越了任何一家美国本土公司。一是2014年曹德旺收购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破产汽车公司时,所得到的美国政府的财政补贴数额,基本上相当于曹德旺的投资额,也就是说等于美国俄亥俄州政府替曹德旺的福耀公司买下了这家破产企业,白白送给了曹德旺,条件就是要解决1500名以上的工人就业。曹德旺所得到的补贴表明,只要是有钱人,无论在中美两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得到国家的巨额财政补贴。可见这家公司一建立就是美国公司。二是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和宣传福耀公司,专门拍摄了一部介绍福耀公司在美国建厂全过程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仅这个片名就可以看出福耀公司美国工厂完全是美国企业),该片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作为制片人,并且在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由此而把福耀公司美国工厂打造成了美国招商引资的标杆企业,这是无论美国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没有得到的独家荣誉。这一点就表明美国绝不会打压福耀公司,否则等于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
第三,为什么美国政府和好莱坞如此不惜血本地把福耀公司树立为美国的标杆企业呢?这就要从福耀公司在美国成立后发生的震撼全美的“工会事件”说起了,在这个事件中曹德旺领导的福耀公司为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立下了不朽的汗马功劳。福耀公司在美国成立后,被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恨得牙根痒痒的美国汽车行业工会要在福耀公司建立工会组织,而曹德旺以成立工会影响工厂效益为借口,宣称只要建立工会就关闭工厂。曹德旺抓住了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美国生产不了福耀一种高档汽车玻璃的软肋,以及福耀公司本来就是由美国政府投资,一旦关闭是美国政府的损失这个特点,对美国政府要挟成功,把美国工会成功挡在了大门之外,替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等汽车垄断资本集团报了一箭之仇,也为在劳资冲突中始终以失败而告终的整个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出了一口气。所以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好莱坞代表美国垄断资本,联手把福耀公司树立为美国招商引资的标杆企业,也是在劳资冲突中罕见获胜的标杆企业,试图以此为榜样,彻底扭转美国劳资冲突中资本总是陷入失败的被动局面。这就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不惜血本支持和保护福耀公司最根本的阶级根源。
在此我们需要纠正的一点,就是许多国内媒体胡说什么福耀公司拒绝建立工会是对工人的最大保护,这是一种特别无耻下流的混账论调。其理由就是,如果曹德旺关闭工厂,就会造成工人失业,所以曹德旺拒绝建立工会,剥夺工人的基本权利,才是对工人的最大保护。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80年代中国修改宪法取消罢工权利也是这个逻辑,说什么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罢工会损害工人的利益,所以在宪法中取消了罢工。这种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强奸逻辑,比剥夺工人的基本政治权利还要让工人阶级更加痛苦。福耀工运事件失败后,绝望的福耀工人喊出了“希望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悲愤口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媒体把曹德旺用关闭工厂来要挟美国工人和美国政府的做法说成是对美国工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在世界各国人民眼里,将会把中国形象败坏到什么程度,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次“工运事件”的起因,完全是曹德旺把中国私企老板那种“996”之类管理方式搬到美国的结果。他把原来工人每天200元的工资降低到了100元,从而引发了工人要求建立工会的维权运动,可是事后曹德旺不仅没有丝毫让步和改善,反而把那些所谓“带头闹事”的工人全都开除了,并指示提高工厂自动化生产水平,把需要两个工人的岗位变成了只需要一个工人。目前舆论为曹德旺辩护的最大理由几乎是唯一理由,就是曹德旺捐款很多对中国贡献很大。这是最王八蛋的一种说法!道理很简单,既然曹德旺能够到处捐款,为什么不能把这些钱用来提高工人的工资?这就是资本主义慈善事业的最无耻最伪善的地方,抢走工人和老百姓的整个面包,然后再把粘在嘴角上的一丁点面包屑塞在民众嘴里,再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做免费的广告宣传。如果这就是中国人眼里的好人好事,那只能让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把中国人看成是可怜的乞丐,谁给他一口剩饭就认为谁是好人。
第四,美国搜查福耀公司和打压华为公司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事件,福耀公司和华为公司之间,在企业性质、地位和作用等各个方面,更是完全不同的公司。
其一,美国搜查福耀公司和打压华为公司的手段和目的不同。美国搜查福耀公司,仅限于找员工谈话,调查取证,无论是美国司法机构的公开解释,还是福耀公司发表的公告,全都表明了美国政府司法机构并没有对福耀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丝毫影响,完全是在保护福耀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一种犯罪调查;而对华为公司,美国政府则是从生产到供销以及技术合作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制裁,目的就是要把华为公司置于死地。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十分清楚,福耀公司是美国的公司,华为公司是中国的公司,所以才会下手不同。
其二,福耀公司和华为公司的对手和敌人不同。福耀公司得罪的是美国工会,支持福耀公司的是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和美国政府。虽然这次去搜查福耀公司的是美国政府的司法机构,但是未必就代表美国政府的意愿,幕后的操纵者肯定是美国汽车行业工会,特别是美国劳工联合会和产业联合会这两大连美国政府提起来都瑟瑟发抖的组织。不要说什么这些美国工会已经堕落为黄色工会,但是只要他们还挂着工会的牌子,就不得不在表面上维护工人的利益。可见,福耀公司得罪的是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华为公司得罪的是整个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乃至是整个西方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华为公司要打破的也不仅仅是美国及西方垄断资本对华为公司的制裁和封锁,而是他们对整个中国的制裁和封锁。可见福耀公司和华为公司的这种不同背景,不仅仅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对立,同时也是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
其三,福耀公司和华为公司之间的这种阶级对立,主要表现在福耀和华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和对工人的不同态度上。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企业的阶级属性和文明属性。华为公司98%以上的股份都掌握在全体员工手中,老板任正非占有的股份只有1%左右,是一种新型集体所有制经济,这种所有制结构决定了老板和员工之间必然是共同富裕;而福耀公司完全是一种古老落后的私人控股公司,这种私人控股公司决定了老板和管理层与广大员工之间根本利益的对立,随着公司的发展必然是越来越尖锐对立的贫富两极分化。华为公司的集体所有制结构,是共同富裕的现代政治文明在企业所有制上的体现;福耀公司的个人控股制度是一种野蛮、落后、血腥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决定了曹德旺及管理层等极少数管理者不仅全部占有全体工人共同创造的企业资产,甚至宁可把钱捐出去沽名钓誉,也绝不给工人涨工资。马克思所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是这种私人资本的典型特征。
其四,任正非和曹德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在此大家一定要扭转一种错误认识,认为个人生活方式不能代表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和文明属性。一个人的出生和身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和文明属性,但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比一个人的资产多少,更加能够反映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和文明属性。现代企业家由于把管理企业当做一个事业来看待,就像政治家(注意是政治家而不是政客)把社会管理当做事业来看待一样,不会像野蛮落后的土豪老板那样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而是保持与常人无异的普通生活方式,就像任正非那样,出差自己拖着拉杆箱或者打车或者乘公交,一看就是现代政治文明所塑造的一种新型劳动者。在这方面,曹德旺只能算是信息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时代之前野蛮落后的地主老财,网上有个报道说,影视界一位收藏超过数亿元的大腕想在曹德旺面前炫耀一下,可是一听到曹德旺说门前那对石狮子就“价值连城”时,立刻被震慑得变成了哑巴。可见,任正非和曹德旺完全属于不同文明范畴的人。
在此我们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今天我们一定要把阶级分析的方法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上,而不能形而上学地机械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用资产多少和雇工多少来看问题。员工持股制度这种新型集体所有制企业,已经实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每一个成员既是劳动者同时又是所有者的设想,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华为普通员工,他们都是劳动者和所有者双重身份的统一,已经不能按照过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标准来套用他们,而只能按照大众政治文明的标准来划分所有社会成员,这就是要看他们是把他们现有的资产、知识和劳动用于社会发展,还是把他们现有的资产、知识和劳动作为瓜分社会财富的手段。如果属于后者,就是1%的寄生性精英集团;如果属于前者,就是99%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民大众。这就是大众政治时代的阶级划分和文明划分,按照这个划分标准,即便同样是公司老板,也能划分出属于1%的精英集团还是属于99%的人民大众。而1%和99%之间的斗争就是当今时代的阶级斗争。
这就是我们要求大家不要把华为公司和福耀公司混为一谈,不要把任正非和曹德旺混为一谈的原因。
2024年7月28日
关联阅读:
《福耀玻璃海外工厂被美搜查,官方回应:并非调查目标》
-
创建时间: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