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刚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闹掰翻脸,转头就飞伦敦找英国撑腰 。
英国毅然从老大哥手中接过“援乌大旗”,这是打的什么盘算呢?难道明摆着要和美国唱反调吗?
当地时间3月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上演了一场“兄弟情深”的戏码。
这看似温暖的画面,实则是英国精心策划的“情感政治秀”。
此举就是要让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看到英国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特朗普威胁切断对乌援助后,英国和乌克兰在泽连斯基访问英国期间,签下一笔22.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7亿元)的贷款协议,专款用于“强化乌克兰国防能力”。
消息一出,西方媒体集体高潮,夸英国“扛起援乌大旗”,但细看条款,这笔钱背后全是门道。
毕竟斯塔默访问白宫时被特朗普一句“你们能独自对抗俄罗斯吗”怼的颜面尽失。
首先,钱从哪来?怎么还?
协议白纸黑字写着: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还贷。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其中大部分在欧洲。
据悉,贷款期限为10-15年,虽然利率比市场价低,但乌克兰战后必须负担还款义务。
战争结束后,英国企业还将优先参与乌克兰的重建项目,那才是真正的“大蛋糕”。
按泽连斯基的说法,“这是乌克兰的救命钱,用来保卫我们的土地”。然而,该贷款以“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为还款来源,实质是将乌克兰未来与西方对俄制裁深度绑定。
相当于泽连斯基前脚拒绝美国“拿矿产换钱”的霸王条款,后脚就接了英国这杯毒酒。
英国这招比美国还高明:不用派兵上前线,光靠金融手段就把乌克兰绑上战车,还顺便把俄罗斯的钱给花了。
今天拿俄罗斯资产担保借钱,明天保不齐连黑土地都得押上。所谓“贷款”,不过是把乌克兰变成西方金融工具的白手套,把国家当抵押品。
这种操作既规避了直接动用英国纳税人资金的舆论风险,又将乌克兰推上“必须长期依附西方”的绞刑架,逼着它必须跟着西方一条道走到黑吗?
消息一出,俄罗斯外交部直接开骂:“这是强盗行为!”而网友更是炸锅:“英国这是拿别人的钱装大方啊!”
但问题来了:冻结的资产能随便用吗?
国际法上,冻结资产和没收资产是两码事。按现行规则,冻结只是临时措施,资产所有权仍属俄罗斯。
用别国冻结的资产当担保借钱,这操作简直是流氓条款合法化。这开创了危险的破坏国际法的先例,今天能这么对俄罗斯,明天就能对任何国家玩这套。
这种操作将西方主导的“长臂管辖”升级为赤裸裸的资产掠夺,彻底撕下“基于规则的秩序”伪装。
英国这波操作实则为未来局势埋了雷。若冲突缓和,这笔账怎么算?俄罗斯会认吗?欧盟敢跟进吗?一旦冻结的资产解冻了,乌克兰拿啥还?
再看乌克兰的需求。乌国防部副部长博耶夫直言,前线急需防空系统、导弹、装甲车和弹药。
说白了,这20多亿英镑就是“续命钱”,但面对俄军的攻势,这点钱能撑多久?杯水车薪罢了。
英国此时出手,既是在表面上对乌克兰的“外交救场”,意图博个满堂彩,更深的用意在于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即使美乌关系波动,欧洲仍会承担援乌责任。斯塔默提议的“欧洲派兵+美国支持”维和方案,就是试图将美欧援乌行动绑定,强化英国作为跨大西洋纽带的作用。
英国试图扮演欧洲安全“领导者”角色
脱欧后,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断崖式下跌。如今借着援乌,英国高调牵头“英欧领导人会议”,拉拢十多个欧洲国家共商对策,将讨论对乌提供持久安全保障。
首相斯塔默的算盘很清晰:在俄乌冲突中成为关键“协调者”或者“领导者”,让自己变成欧洲“反俄联盟”的核心。
英国经济这几年一直半死不活,通胀高企,罢工频发。政府砸钱援乌,既能迎合国内反俄民意,又能掩盖执政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