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62年,有人比较认可“单干”。
所以他当年引用了“猫论”来说理。
这论调后来被伟人不那么友好地评价过。
1976年3月3日,忧国忧民的毛主席对人说:“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这句话的前后文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
据毛远新回忆,他一开始以为听错,所以整理讲话稿时用回设计师曾说的“黄猫黑猫”,但毛主席审阅后,特意改一个字,把“黄猫黑猫”中的“黄猫”改成“白猫”。
什么黄猫和黑猫,本质就是白猫和黑猫,其具有鲜明的对立性,隐藏有其他意义。
“猫论”是四川的一句俗语,原话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刘帅在打仗的时候经常说,强调灵活性,毕竟古代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法,战场上变化无常,需要灵活调整。
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不同,打仗与经济建设不同,建国前与建国后形势不同,“进京赶考”状态与特权冒头状态不同。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实用主义会随着时间、空间和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局限性,故要讲前提条件。
所以毛主席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指出这句话具有的对立性和隐藏的意义。
毛主席在3月3日说了这些话,在同年9月9日,他去找马克思讨论主义去了。
并对华老留下一句勉励和告诫:
“慢慢来,不要着急,按过去的方针办。”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结束。
一个月不到,速度是快还是慢呢?
双方制衡的力量消失。
岭南之叶认可设计师,因此再次出山。
薄一波问设计师对“猫论”现在怎么看?
回复:“不收回!”
1984年,托人捎信向“江南猫王”陈莲涛致意,获赠一幅《双猫图》,挂家里。
“三起三落。”
“三三得九。”
猫有九条命,妙哉。
双猫得十八,小岗出了十八位“勇士”。
看来当年用“猫论”说“单干”有先见之明。
于是有了从集体奋斗到各自拼搏。
1985年,再次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也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