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寒门博士生跳楼自杀,或与导师、毕业问题有关?

原标题:211寒门博士生跳楼自杀,或与导师、毕业问题有关?

上一期推文:导师心中的学生VS实际中的学生引起了科研小伙伴们的热议,其中导师心中的学生与实际中的学生在学术素养、论文写作、科研能力、组会汇报、时间付出、科研精神、师生交流、学习态度、个人品质、就业选择等方面总是存在较大差距。

在学术圈中,导师与学生似乎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相爱相杀的两类群体。正如导师心中的学生与实际中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心中的导师与实际中的导师也同样存在较大差距。正是这种双向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得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甚至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况。很多时候,学生存在着敢怒不敢言的现状,正因如此,致使部分学生无心科研、抑郁寡欢、焦虑失眠,甚至是走向极端。

2022年4月22日凌晨,西南交通大学2016级博士生、年仅29岁的曹某在校内从17楼跳下,高坠身亡。其家属于微博上以@用户7760739610的账号发文,直指曹的坠亡或与导师间的矛盾、毕业问题密不可分。网上有网友针对家属所提博士生坠亡与导师密不可分这件事提出了诸多质疑,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此事件由于定性为自杀,警方未予立案。同时,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那么,学生心中的导师VS实际中的导师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呢?

01在学术水平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学生心中的导师即使做不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应该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即使做不到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应该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对自身研究领域有比较透彻和深刻的理解,熟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最坏的情况是即使导师给不了实质性的指导,起码能够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起码能够尊重事实,起码能够做到不要信口开河。

‍实际中的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有限,不但不能给到实质性的指导,还喜欢瞎指导。在科研上学生不懂的问题找导师讨论,永远是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甚至是不懂装懂给出一些错误的解答,对不懂的问题还口若悬河,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是说一些大家都懂的知识(最新文献也没看过多少),交谈一个小时下来什么有营养的知识都没学到。

02在传道授业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导师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学术上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尽心尽力为学生解答,能够带领学生做实验、做课题和发论文,能够真真实实地给学生在学术上一些指导和帮助。

‍实际中的导师:选择了“佛系”和“躺平”,对学生散养+放养。学生一年甚至都见不了导师一面,导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学生或者不知道自己学生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03在学习时间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导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自由,读博除了科研还有生活,在科研之余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让学生放松来调节情绪。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适可而止,而不应该过度的PUA。

‍实际中的导师:严格push,不尊重学生的私人时间,认为学生的二十四个小时全部都属于导师,让学生拿出为了科研少活十年的干劲去为他谋利益,比如让学生一天只睡4个小时,不准睡午觉,晚上一定要在实验室至少呆到11点,诸如此类。

04在任务安排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科研,只给学生安排与其自身研究相关的任务,不应该安排一些私活,更不应该压榨学生。

‍实际中的导师:给学生安排各种私活和杂活,使其没办法集中精力搞科研,大到跟企业合作,小到定期去自己家打扫卫生、倒垃圾等小事,完全没有分界感。

05在科研环境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为学生提高良好的科研环境,创作良好的科研氛围,及时更新实验室器材,以学生的健康安全为己任。

‍实际中的导师:科研环境差,实验室器材老旧从不更新,甚至还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办公室用的电脑十几年没换了,开个word就卡,连买一瓶试剂都扣扣索索,甚至还要学生自己倒贴钱。

06在毕业审核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应该是以学生的学术研究为己任,以学生的毕业为己任,能毕业的学生尽快让其毕业,不能毕业的学生帮着学生毕业。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不以任务条件要挟学生毕业。

‍实际中的导师:学生毕业是自己的事,和导师无关,导师不但不会帮助你毕业,还是你毕业路上的拦路杀手。

07在学生态度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以平等的地位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之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空间,而不是你必须怎么做,否则就怎样的威胁。

‍实际中的导师:只要你违反他的要求,他就会说很多侮辱性的话语来批评你,毫无师道尊严,动不动人格侮辱式的骂街把学生羞辱一通,学生在导师面前毫无自尊心可言。

08在生活补贴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导师应该在生活补贴上给学生一些帮助,以资鼓励,让学生做课题干私活应该适当地给一些补助。导师承诺的补助一定要给,要按照协商好的标准发放,按时保量,不可中途调整或者中途停发。导师如果没有明确的补助计划,不应该“画饼”,不要让少不更事纯洁无比的学生们空有期待。

‍实际中的导师:补贴经费一律免谈,想让马儿跑,也不给吃草,只提“升职”,不给“加薪”,随口开一些口头支票等你毕业了还不兑现,哦不,你可能都毕不了业。

09在个人性格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温文尔雅,温柔大方,平易近人,保持平和心和耐心去帮助学生和指导学生。

‍实际中的导师:脾气超差,暴躁如雷,对学生从来没有耐心,稍有错误就招致各种辱骂。

10在个人品质上

‍学生心中的导师:导师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在个人品质上应该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成果。

‍实际中的导师:侵占学生成果,比如明明是A学生的成果,却被导师拿去给B学生,美其名曰帮助B学生毕业;比如A学生是工作的主要完成人,按理应该是第一作者,却被导师无故排到第二,甚至第三作者,而第一作者却被他人占据。还比如压学生的论文,故意延迟学生的毕业日期,以便继续压榨学生等。

结语

导师与学生本应该是非常纯粹干净、互帮互助的师生关系,但在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却存在着导师对学生不负责的种种案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以科研的理想信念为导向,以顺利毕业为目的,拒绝因此而导致的“丧式科研”或“躺平式科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