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进步的,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基于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并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的是继续发展而不是修正主义,赫鲁晓夫之流的修正主义者一直在试图混淆这一概念。当马克思主义当中具有阶级斗争色彩的部分被阉割了,那么无论他们如何声称自己取得了多少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都是在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南辕北辙。
2.本文较为浅显的叙述了马列毛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段理论发展都是前几者的集大成者,我们必须学习好之前的革命理论,才会在我们手中诞生新的革命理论。
每一段革命征程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时代在变化,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也相应地在不断发生改变。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工人在资本主义的剥削下不断奋起反抗,工人运动虽呈现出 “星星之火”的趋势(英法是其中的典型)可由于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往往失败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镇压和资产阶级对工人队伍的分化,面对这样的局面,马克思做的就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中汲取经验,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总结人类社会中思想、科学、自然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这一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科学学说,并为世界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财产:观察世界的方法——唯物史观以及武装思想的最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修订)马克思就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时代的“马克思”。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了世界的主要支配者,各帝国主义国家间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摩擦不断,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针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帝国主义的新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看法,对人类社会展开了又一次深入研究,提出了自由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特征和本质,揭露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不仅如此,列宁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少数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胜利的结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以伯恩施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以及俄国国内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做了强有力的争斗,领导了布尔什维克和广大劳动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就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
到了20世纪50年代,修正主义思潮在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又逐渐泛滥了起来,先是苏联与东大一同批判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可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也逐渐倒向修正主义,党内的特权阶级不断地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修改,赫鲁晓夫公开提出的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的理论,就是苏修正主义上台的最好佐证。而随着苏联的变色,一批东欧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改旗易帜”的行为,当然也有苏联的直接干涉:布拉格之春、匈牙利事件等等。此时的东大,面对着修正主义泛滥、国际共运却又辉煌的时代,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坚定的喊出了防修反修的口号,担当起了世界反对修正主义中心的职责。
毛主席也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防修反修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具体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集中体现在其两本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毛主席就是世界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与国际共运风起云涌时代的“马克思”。
在我们这个资本主义不断陷入危机而无产阶级群众逐渐觉醒的年代,一定也会有第四位导师出现,那就是我们自己!只有坚持学习马列毛主义理论,并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的导师,成为时代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