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半城,“突发”出售港口,卖了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654 亿元。接手方是著名的金融资产管理大鳄贝莱德。其出售的内容如下:
巴拿马港口90%的股份;遍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199个停泊位;以及附属的所有运营业务,货柜系统,资讯科技,全球物流网络。
这么多“摇钱树”,居然只卖了228亿美元,白菜价,与白送差不多。
考虑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新冷战、生化战,特别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更考虑到中国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进口来源国,则港口控制在美国金融资本手中,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有多大,就不难推测了。
228亿美元,对于43座港口的控制权,的确不算多。
但是,228亿美元,1654亿元人民币,仍然是一笔大钱,天文数字的大钱。贝莱德,哪来的这笔钱?
有那么一种声音说,这仅仅是一起单纯的金融交易、经济活动,并不涉及政治。那么,中国也有资金雄厚的公司,能不能以如此低价转让给中国公司?如果不能,还能说这是一起简单的金融交易、经济活动吗?
贝莱德何话人也?
据MBA智库百科:贝莱德,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贝莱德集团代表全球各地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提供各类繁多的证券、固定收益、现金管理与选择性投资产品。除此之外,贝莱备集团还面向数量不断增长的机构提交者提供风险管理、投资系统外包与财务咨询服务。
据360百科:贝莱德集团(Blackstone Group)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和资产管理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该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彼得·彭罗斯(Peter G. Peterson)和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A. Schwarzman)共同创办。布莱德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投资组合,涵盖了各个行业和资产类别。
在中国的业务:贝莱德致力于持续拓展在中国的业务,不断提供更多元的投资解决方案,深化与投资者的关系。2006年通过收购美林投资管理,持有其中银基金股权。2009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注意,是2009年,距离2012年还有三年。2017年,注册成为私募多管理人。2019年,完成在中国提供私募投资顾问服务的登记备案。2020年获批与中国建设银行、淡马锡筹建合资理财公司。
就是说,这是一家专注控制别国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的金融公司!说是皮包公司,也很准确,空手套白狼。
毫无疑问,贝莱德在进军中国金融市场时,手里是有一些美元资产的。
这些美元金融资产,能否成为中国相信其金融管理资质、允许其从事金融业务的依据?这要看中国对贝莱德手里的所谓美元金融资产的定性。第一,如果中国认清美元假币的本质、认清美国工业衰落科技衰落无法支撑美元金融资产的信用,认清美国政府及华尔街金融寡头均刻意拒绝履行对美元资产的信用责任,那么,无论贝莱德手里管理着多少美元金融资产,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接受其金融管理资质、负责中国国内金融管理业务的依据。第二,再考虑到,如果我们还有推动全世界去美元化的历史责任,那就更加不应该接受贝莱德的金融资产管理资质。第三,还必须认识到,如果让贝莱德在中国开展金融资产管理业务,那无异于用中国工业、中国贸易、中国科技、中国基础设施、中国人民币、中国金融,赋予了贝莱德手里的虚假的美元金融资产以强大的国际信用!第四,再考虑到,全世界工业生产、科技服务、出口贸易,中国占了半壁江山而且这个比重越来越大,而美国由于工业、科技、外贸萎缩,兼美国拒绝出售本国土地、资源、实体企业,美国主权金融资本在全世界金融资本中的份额,当然应该相应下降,下降到无足轻重、甚至归零的程度。如果美国金融体系崩溃,那么,美元金融资本,如果美国不出售美国本土土地、资源、实体企业,则所谓美元资产一文不值,成了废纸。也就是说,贝莱德如果没有中国工业、科技、贸易为支撑,则贝莱德手里的所谓美元资产,将一文不值:它的穷光蛋、皮包公司的本质,就彻底暴露了,它就彻底破产了。
但是,当贝莱德在中国有了广泛、强大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情况就不一样了:即便美元信用崩溃,即便贝莱德手里的美元金融资产全部归零,但凭借贝莱德在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有中国工业、科技、贸易的支撑,则贝莱德仍然在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引进贝莱德这样的所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本质是向贝莱德出让中国人民币的相当大的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并非贝莱德在金融资产管理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它依据理论欺骗、舆论欺骗、拉拢金融官僚、培植金融学术买办势力等手段,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忽略货币发行权和流通控制权这些关键主权,不知不觉中,把这些主权奉送给贝莱德这样的所谓先进的资产管理公司,养肥养壮了这个寄生虫。中国金融领域的买办学术界,不但不认为是中国以奉送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的方式,用强大的中国工业、科技、贸易成就了这些金融寄生虫、皮包公司,相反,还认为是这些金融寄生虫、皮包公司,成就了中国工业、科技、贸易。
买办,就是要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说谎,颠倒黑白。
所以,必须承认,是中国经济的买办化救了皮包公司、金融骗子贝莱德,而不是贝莱德成就了中国经济!
当年,引进贝莱德公司时,我们还没有充分权立货币发行权、流通控制权、金融主权、货币结算权支付权计价权、主权银行和金融机构必须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结算支付业务、市场主权,这些观念。中国在工业领域的成就还不那么显著,美国工业、美国科技,在舆论场上还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还在采取所谓央行制度,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还在银行体系手上,并不在中国政权手上。于是,就接受了金融买办的建议,奉送中国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这些主权,低三下四、敲锣打鼓地引入了贝莱德、先锋领航、高盛、摩根士丹利、桥水、黑石、瑞银这些所谓金融大鳄、实质上的穷光蛋、老瘪三、金融骗子、货币强盗,让他们寄生在中国经济之上。
当年,中国邮政,连年亏损严重,以至于政府无法承担。于是,就允许邮政从事货币业务,即建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从那以后,中国邮政扭亏为盈,成了中国绩效最好的国有企业之一。
另外一家美国公司,马斯克的特斯拉,因为中国金融和中国市场的支撑,很快从破产的边缘,变成美国的首富。
从事货币业务的机构,哪的赔本的?哪有不赚钱的?依托中国强大的市场,哪有不赚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