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关于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解读铺天盖地,出席企业家的名单,座次,报道镜头,有无发言等等都被舆论拿着显微镜进行了全方位挖掘分析。在笔者看来具体谁来谁没来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开这个会,重要的是这个会展现了我们的努力有了怎样的阶段性结果,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走在什么道路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与戎互为表里,出征之前要祭祖,为的是名正言顺,凝聚人心,出征归来要告庙,为的是昭示胜利,论功行赏,排定座次。在笔者看来,这次会议就是一场祭祀,为的是昭告贸易战胜利这个结果,为的是给接下来面临的更激烈的形势和斗争做总动员。
上一次会议还是18年,贸易战刚刚开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时社会上是什么氛围呢?有人鼓吹”现在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有人让中国必须反思”破坏文明规则的代价“,有人言之凿凿中国的芯片产业自主不可能成功,甚至技术封锁将根本性摧毁我国技术进步的空间……
那两年我们写了一系列文章分析贸易战和科技封锁不可能将我们打倒,而中美脱钩必然走向加速。我们当时的判断并非只出于立场,而是基于历史,现实和大势。
不过,长期趋势在我是一回事,在趋势中能否坚定道路信心,坚定推进战略规划又是一回事。2020年初,我国迎来惊涛骇浪的考验。彼时从西方到国内,鼓吹疫情过后中国制造业会流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当时笔者写文指出疫情不但不会导致去工业化现象的发生,反而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随后中国生产恢复,西方应对疫情无力社会陷入乱象。(见《疫情过后,中国制造业会流出吗》。这篇文章当时发在公众号时,读者评论中多数还是认同的,不过做成视频发在B站时遭到不少质疑和攻击)
与此同时,从TikTok收购到华为自主芯片陷入生死危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持续加码。当时和一位媒体朋友聊到华为,他兴奋的宣告华为手机死定了,那种语气和表情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
现实的发展证明了我们的判断。科技封锁和疫情两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摒弃外部依赖念头,加速进行国产化替代,正是在疫情期间中国的新三样产业领域实现了深度整合升级。
考验也从来没有停止。2022年底,随着全球疫情的放开,又是一轮轮鼓吹西方生产恢复和中国产业将要转移到东南亚,中国外贸额将迎来向下拐点的舆论战。然而世界终究是物质的,物质的此消彼涨不会被媒体宣传机器的鼓吹而扭转。随着中外交流全面恢复,西方人惊恐地发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三年间已然进化成怪物。同一时期内,美国党争加剧通胀高企债务飙升,欧洲被搅进了俄乌战场的血肉磨盘,领头羊德国的工业4.0计划变成了0.4,即将迈进历史性的衰退而不自知,直到最近才惊呼自己即将被端上餐桌变成食物。
随着特朗普二进宫继续挥舞起关税大棒,这一次我们看到,我国政府开始更多进行主动出击。曾经,2016年的美国给了特朗普敢于频繁进行”极限施压“的力量。彼时,俄罗斯还在处理第一次东乌冲突,叙利亚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段,颜色革命已经从街头运动进化到了武装侵略,中国则还在15年棚改的货币超发里挣扎,半导体产业链完完全全受制于美国。而美国通过长期放水“看起来”已经从08年的危机里走出来了,至少表面上,当时的美国依然强大,美国冷战胜利积累的威望还处在能兑现的状态。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对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控制力,都至少让人看起来心生畏惧,这些东西也是特朗普开启贸易战的底气。
然而,八年之后,世界已经完完全全改变了。同样,2016的美国和2024年的美国,也早已不是同一个国家。美国没有打赢中国,也没打垮俄罗斯,在阿富汗彻底失败,在与胡赛武装的对峙也体现出师老兵疲缺乏决心的现状,即使连巴沙尔政府闪崩这种事件,美国政府都没有做出什么有意义的反馈。
在制裁中国上面,美国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卡住中国先进制程芯片,在AI竞争中压倒中国上。应该说对芯片产业的封堵确实是美国遏制中国产业升级的最后一个可能性机会。回顾18年,当时,其间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国内制造业换挡升级的关键时期。现在的工业支撑“新三样”在当时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特别是在电动汽车上,由于使用了规模更大的智能化体系和控制系统,需要比传统燃油车多得多的芯片和软件,这一击确实打在了我们的薄弱点上。
如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完成了蜕变,很难说到底到了哪一步,但华为的麒麟9020已经在手机上广泛应用,昇腾系列计算卡也几乎占据了国内大厂的合规市场。也就是说,至少旗舰级手机芯片和AI计算卡这两个最要命的东西已经开始摆脱受制于人。
而在成熟制程领域,去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1595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在成熟制程市场已经极大地挤压了美系半导体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可以说,在种种因素叠加下,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的窗口期几乎已经消失。
事到如今,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导致美方主导的贸易战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从2024年情况看,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贱金属制品等直接影响民用消费领域,但同时利润稀薄的普通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