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名字叫A的建筑施工企业,利用其他企业内乱的机会,成功吸引了全行业zui优秀的人才,同时还拉到了最庞大的投资。经过几代人努力,这家企业就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巨无霸。
当然, 这个过程很漫长很复杂,不过不是我们文章的主题,就不再详细说了。
在战胜了zui后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后,A公司发展到了巅峰,他拥有zui深厚的社会资源和垫资能力,甚至还拥有整个市场zui优秀的管理层,工程师、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以至于市场到了他想接什么项目,就能接什么项目的程度。
当然,A公司做大后也面临了很多问题,由于项目过多,为了管理这些项目,这家企业设立了从总公司、区域公司、分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劳务队等多级管理机构,同时制定了非常严密的制度流程。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A公司的管理成本水涨船高,在市场人工费和物资费没有明显涨幅的情况,G公司的成本竟然比之前翻了一倍,不过考虑到A公司在整个市场的强大垄断能力,这一切还能维持的住。
但是A公司不想挣钱,却不能阻止基层的项目经理想挣钱,一位项目经理发现A公司旗下的劳务公司不仅效率低下不好管理,价格还很高。
而项目所在地一位叫阿J的人,他手下有一群穷亲戚,他们干活勤快工资要求还低,而且他们还没有繁琐的规章流程,所以工作效率高,运营成本还低。于是这位项目经理就以项目偏远,招不来工人为由,把项目的劳务包给了J,当然主要的技术工种如测量员、试验员、电工、机械工,还用的A公司的自有员工。
这样没过几年,J的公司就垄断了A公司所有的劳务分包。
那A公司之前的普通工人怎么办呢?
这些人一部分升级为技术工人,还有一部分直接下岗回家,有A公司发放基本生活费,以A公司的家底和利润率,养活一批领生活费的闲人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再给A公司干劳务分包的过程中,J公司发现机械工电工测量员这些技术工种技术水平并不高,普通工人稍加培训就能掌握,于是经过J公司的沟通,A公司将项目的这些简单技术工作也全部包给了J公司。
为什么J公司这么容易就做通了A公司的领导?
因为A公司的领导发现,J公司不仅工人效率高价格低,而且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这其中的一部分利润就进入了......
而自己公司的工人,不仅工资高效率低,脾气还大。
那A公司原来的技术工人怎么办?
很简单,一部分变成项目管理人员,另一部分直接下岗,由公司发给生活费。以A公司的家底和利润率,再养活一批领生活费的闲人还是没问题的。
再后来,A公司的领导发现项目的物资浪费严重,机械效率低下,而把这些工作包给J公司,利润比之前高,自己的工作量反而比之前少了。于是就把这些工作同样包给了J公司。
但是这样一来项目的管理人员就少了,闲下来的管理人员怎么办呢?这次A公司的手段比之前有一些进步,依然是一批人下岗领生活费,一批人调入机关总部,第三个手段就是再新创造一些岗位,安排更多的人。
但是下岗领生活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公司高层的怨气也越来越大,这怎么办呢?
很好办,开动公司的报纸,告诉工人,你们的工作是被万恶的J公司夺走了,于是工人掀起了“D制J公司”的运动。
再后来,J公司直接找A公司领导商量,你们项目部现在已经成了皮包公司,为何还要凭空增加成本呢,莫不如把项目整体包给我,然后我直接给你们交管理费,这样你们稳赚不赔还不用干活多好?
于是,整个建筑市场事实上变成了“J公司打着A公司名义在施工”,俗称挂靠。
A公司的一些高层终于看出了问题,这么下去,以后我们练会盖房子修路的工人都没有了,J公司岂不是随时就可以把我们踢开甚至取代我们?
另一位高管说:那我们能怎么办,你愿意去领导咱们那些干活慢工资高脾气大的工人去干活吗?你愿意给我们公司那些效率低下的单位支付高价吗?
而且,就算你愿意,我们也没这些工人了呀。
当然,作为行业几十年的巨无霸,A公司还是有些东西的,J公司虽然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但是社会资源不行,只要A公司稍微限制一下项目的资质,J公司的运营就会陷入困境。
当然,J公司也有自己的问题,J公司做大了以后,发现自己的工人也越来越不好管理了,开始要求高工资,要求多休息。
而隔壁的K村,他们工人比自己之前的工人更能吃苦,干活也更好,于是就把基础劳务工作分包给了K村的劳务公司。
结果K公司也越做越大,后来也把项目的技术工人、机械设备、周转料具等接了过来,把J公司走过的路走完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