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河南互联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800188.net

姜黄,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姜黄没有地上茎,叶子直接从根部长出来,能长1米多高。叶子椭圆宽大,叶柄很长。花葶从叶鞘中间抽出,花序由苞片层叠成塔状,顶端苞片粉红色无花;中下部苞片白绿色有花;花儿黄色如漏斗状。根茎表皮红棕色,瓤是黄色,所以得名。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1 (1).png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Turmeric or Kunyit; Curcuma longa)的干燥根茎。采挖后,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1 (2).png

姜黄也是姜科的,但是姜黄属的,不像之前的豆蔻属、山姜属,有地上茎,叶子长两排。这类植物的特点是没有地上的茎,叶子直接从根部长出来,能长1米多高。

1 (3).png

姜黄的叶子椭圆形,也比较宽大,叶柄很长,有的与叶片等长。

1 (4).png

姜黄的花葶从叶鞘中间抽出,花序很大,聚集着一层层的花儿。

1 (5).png

您看到的这一层层的不是姜黄的花,而是花的苞片,姜黄的苞片比较有意思,最上边的苞片呈粉红色或淡紫色,苞片里边没有花;中下部的苞片嫩绿色或白绿色,苞片里边有花。

1 (6).png

姜黄的花儿在哪?看到图里边圈出来颜色偏黄的、张着小口的东西了吗?那才是姜黄开的花儿。它的花冠漏斗形,所以像张了个小口一样。

1 (7).png

姜黄秋天开花,这是一个鉴别点,先留个伏笔。花儿落后,会结出球形果实,没有找到相应的图片。姜黄的入药部位是它的根茎。就是埋在地下的茎。是不是和姜很像?没错因为它是姜科的,也是姜的一种,表皮是红棕色,瓤是黄色的,所以叫做姜黄。也有人把它叫黄姜。

1 (8).png

姜黄饮片就是把姜黄的根茎切成片状,饮片当然也是通体黄色。

1 (9).png

姜黄植物还没有说完,姜黄还有根没有说,刚才说的药用姜黄其实是它的根茎。为了说清楚根和根茎,小永将上图进行了重新着色,请看图中框起来的部分:上边黄色的部分是姜黄的根茎,下边绿色的须根和红色的块根都是姜黄的根。块根是膨大了的根,能贮藏养分。之所以讲姜黄的块根,因为它也是一味草药,入药叫做郁金。

1 (10).png

想找一张真实的姜黄块根图片太难,不过还是找到一张。图中最下方缀着的小纺锤体就是姜黄的块根,上边的一大团自然都是姜黄的根茎,还带着一点须根。根茎与根的最大区别就是,根茎是埋在地下的茎,有明显的节,例如藕、生姜,而根是没有节的。


姜黄的药用历史

姜黄的入药历史很早,唐朝药典《新修本草》就已经收录了这味药。姜黄原产东南亚,也可能是外来本草,也许也是作为香料传入国内的。不过,姜黄在中国流传中,慢慢被人们弄混了。因为姜黄植物与郁金、莪术植物长的非常像,以致于历代常常把姜黄、郁金、莪术混淆。

1 (11).png

郁金、莪术是春天开花的,而姜黄是秋天开花,但在《新修本草》中这样描述:“姜黄,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刚才咱说了,姜黄是秋天开花,根据这段描述,可以否认唐朝的姜黄是拉丁文叫做Curcumalonga的姜黄,推断其为姜黄属的郁金、莪术,换句话说,唐朝的姜黄是现在的莪术。(上图为温郁金)

1 (12).png

您是不是迷糊了?换谁都迷糊。这就是本草的特点,有明显的时代性。本草历史上,姜黄、莪术、郁金这三味药是最混乱的。由于三种药植物太像,而古代除了口口相传,就是文字记录,要不然画几张四不像的图片,非常容易弄混,混乱到什么程度?现在的莪术,古代曾当姜黄、郁金来用;现在的姜黄,古代曾当莪术、郁金来用;现在的郁金,古代也曾当姜黄、莪术来用,这里边还不包括后冒出来的片姜黄。(上图为蓬莪术)

1 (13).png

到了清朝,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这种混乱,随着对植物的认识,以及绘图技术的改进,才逐渐把这几味药区别开来。正因为历史上的各种混乱,才导致了现在药典规定莪术的植物基源有3种,而郁金的植物基源有4种。药典规定的姜黄药用基源只有1种,相对容易些,所以从它开始入手来写。(上图为广西莪术)


姜黄的药用价值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唠叨半天,切入正题,说姜黄的药性。如果看姜黄的药性,一定要参照郁金、莪术,一起来读。如果要看古代的方子,一定要看同时代的本草,辨别清方中的姜黄到底是姜黄还是莪术。否则,可能指鹿为马了。

1 (14).png

姜黄的药性还得参考生姜、高良姜、山柰、豆蔻、砂仁之类的本草来理解,因为它们都是姜科植物,而且都是厨房的调料,都是可以吃的本草。姜黄是黄色的姜,也有辣味,还带着芳香,这样就能容易理解它芳香行气的作用了,因行气而能止痛。

1 (15).png

姜黄除了入气,还能走血,也正是由于它能行气活血,才具有调经的作用,历来是妇科常用药,治疗月经不调、癥瘕积聚,也就是体内的各种包块、肿物,还可以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姜黄药性辛温,所以还常常用来治疗风寒痹痛,后来还有本草说它治疗肩臂疼痛。不过,治疗肩臂痛来自片姜黄,片姜黄与姜黄虽然都是姜黄,却是基源不同的两个药,回头专门说它一下。


姜黄的应用方法

咖喱粉用姜黄做成的

姜黄,在东南亚国家叫做Turmeric或Kunyit,它还有一个名字,被人叫做Curry,翻译过来就是咖喱,您肯定吃过咖喱吧,里边的主要成分就是姜黄。姜黄气味带香,吃起来味道辣而苦,是南洋料理常用的调味品。

1 (16).png

姜黄的颜色鲜艳,主要成分是姜黄素(Curcumin),除了调味外,也常用来调配饮食的颜色。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做菜时,也常常用到姜黄调色。您吃过这种黄颜色米饭吗?这就是用姜黄染成的黄米饭。巴厘岛旅游就有这种米饭。姜黄在东南亚非常盛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些餐馆儿的名字,干脆直接叫做Kunyit。

1 (17).png

如果您去东南亚旅游,请多留意一下,超市还有卖Serbuk Kunyit的,就是姜黄粉,可以买一些回来。旅游玩累了,如果去做按摩,一些香草药膏里就有姜黄,通过按摩,将姜黄的辛香渗透到您的肌肤。 

云南倘塘的黄豆腐

姜黄传入中国后,主要生长于两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在云南曲靖有个地方叫做倘塘镇,这里盛产一种黄豆腐,就是用姜黄染成的。

1 (18).png

姜黄的颜色艳丽,古代也常用来作为染料,南洋用它来染饭菜,而倘塘镇的老百姓用它来染豆腐,非常独特,是中草药与美食巧妙结合。加工黄豆腐,需要将正常白豆腐,用姜黄水煮过,姜黄需要提前晒干打粉,以便上色。

1 (19).png

上色后的豆腐用特制的串子挂起来,晾挂几个小时后再煮、再挂,如此反复,三煮三挂,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黄豆腐了。这种黄豆腐质地硬实、丝直肉嫩,味道清香,看上去真让人眼馋。小永没这个口福,您吃过吗?

1 (20).png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色黄,主破血,下气,温不寒。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

《日华子本草》:热,无毒。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开宝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本草图经》:祛邪辟恶,治气胀,产后败血攻心。

《本草衍义补遗》:东垣云:味苦甘辛,大寒无毒。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消肿毒。其主治功力烈于郁金。又治气为最。

《本草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治风痹臂痛。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无毒。色比郁金甚黄,形较郁金稍大,论主治功力,又烈过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捷。主心腹结气,并疰忤积气作膨;治产血攻心,及扑损瘀血为痛。更消痈肿,仍通月经。

《本草备要》:泻,破血行气。苦辛,《本草》大寒,藏器《大明》曰热。色黄入脾,兼入肝经。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治气胀血积,产后败血攻心,通月经,疗扑损。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血虚臂痛者勿用。时珍曰:入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出川、广。陈藏器曰:郁金苦寒色赤,姜黄辛温色黄,术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别。《经疏》曰:姜黄主治,介乎三棱、郁金之间。时珍曰:姜黄、郁金、莪术,形状功用大略相近,但郁金入心,专治血;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术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

《本草求真》:﹝批﹞破脾中气血下行。姜黄专入脾。味辛而苦,气温色黄。功用颇类郁金、苦寒色赤。三棱、苦平,皮黑肉白。蓬术,味苦色黑。延胡索,辛苦色黄。但郁金入心,专泻心包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藏器曰:性热不冷。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症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时珍曰: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元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若血虚腹痛臂痛,而非瘀血凝滞者,用之反剧。

评级: 0.00   票: 0   传出命中: 106   传入命中: 0   收藏 夹: 0  
Scroll to top